您心中的長者共餐是什麼樣貌呢?是長輩們坐在餐桌上邊吃飯邊聊天,還是如同國小學童,排著隊、拿著便當盒,輪流打菜的可愛模樣呢?除了長者之外,共餐的基石―餐點,更是共餐日常不可缺乏的重要角色。那麼,您對於共餐的餐點又有著什麼樣的印象呢?接下來,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的營養師將帶您回顧一場比賽,將打破您對於共餐的想像,用全新的觀點了解這件對於長者來說再平凡不過的幸福小事。
幫助共餐據點讓餐點品質得以提升,讓長者能夠吃得下、吃得營養、吃得健康,是社區營養師進行共餐輔導的初衷。營養師走進臺北市的社區據點,關心共餐環境與餐點內容,並以自身專業提供據點人員建議,如此的輔導方式並非「檢查」,而是基於「服務」、「共好」核心理念所建置的營養服務。
然而餐點內容的調整不是容易的事,如何讓營養師在有限的時間與人力下,「持續」地給予據點建議,「即時」地回饋據點人員的疑問,「永續」地提升共餐的品質,在這些改變的動機下,一場以「線上」、「持續」、「共餐輔導」關鍵字所組成的競賽―臺北共餐優食獎,正式誕生!
為讓據點人員與營養師們即時交流,本中心將所有參與人員組成line群組,據點人員進行比賽的方式有三步驟:拍下當天共餐的餐點照片、寫出菜單與份量,接著上傳到Line群組。營養師會依照每餐的餐點在群組中進行回饋,時間持續一個月,總而言之,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共餐餐點紀錄競賽。
在111年10月3日至10月31日,總計10家自行烹煮的共餐據點參與比賽,營養師們總計回饋了111餐次的餐點建議,許多據點的餐點也逐漸變得更加優質,在賽後的線上頒獎典禮上,我們也得到許多參賽據點人員收穫滿滿又暖心的心得分享,一起共好,是我們在這場比賽中得到最珍貴的禮物。
在比賽的過程中,每每收到據點人員張貼的菜色照片,營養師們除了感佩據點人員的用心外,同時也為參與共餐的長者們感到開心,因為據點人員在看似平常的事上用心經營,造就了兼具創意、多彩、均衡、營養這樣不平凡的一餐。比賽終會有結束的一天,但共餐仍需持續,謝謝這些據點人員對長者餐點所付出的關懷與努力,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們也會用自己的專業陪同您們前進,也希望大家若有機會參與共餐時,能給予據點人員大大的肯定與鼓勵!
※參與2022臺北共餐優食獎的社區據點為: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珈納有福館、中華民國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、台北市後山埤文化發展協會東新91據點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沐光家園癌友關懷協會、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、財團法人味全文化教育基金會、財團法人基督教救世軍(內湖隊)、財團法人福智慈善基金會安和據點、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(松山聯絡處)、臺北市北投區振華社區發展協會關懷據點(依筆畫順序排列)